行“恶”救人而毁誉,布“善”害人而彰名!
一道选择题!
当着荆州众文武的面,就这么摆在了刘备的面前。
众文武面面相觑。
其实,大多数人心中所想,都是替刘备倾向于后者。
害人?
不,那不是害人!
那是刘琮他自作自受!
玄德公素以仁义为本,又怎会为保一人而行那毁誉之事?
不是说这么做不对!
而是现在的刘琮,太不值得。
然而刘备忆起前世,彼时因枉顾仁义虚名,未及时进据襄阳,终致刘琮死于非命,万千黎庶亦因此颠沛流离。
这次,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坚定道:“若能救吾侄儿,吾之微名,弃之何妨!”
没人注意到,在刘备说出这句话时,诸葛亮的眼中闪烁出一丝光华。
他脑海中想到的亦是梦中的襄阳之事。
他确定了!
眼前的主公,不再是梦中那个的主公!
他不再把仁义当成门面和武器。
而是把仁义当成一生至高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