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认为,在敌国大军压境的时候,太上这么做很不应该,当年路过镇江的三千名勤王兵马也被太上截留下来,作了他的卫队。
太上到了东南立刻论功行赏,派宦官到汴梁打探情报,这些人往来京城与江南之间,形迹诡异,妄自传播小道消息,事实上是在迷惑众听。
赵桓对太上的行为了如指掌,汴梁城中民议汹汹,不少士大夫纷纷上书提醒赵桓说,江浙之变萧墙之祸,不可不防。
赵桓虽然生性懦弱,但在权力问题上却寸步不让。
其实太上的这次东南之行民愤极大,首先是童贯征方腊时,每战多斩平民首级用来冒功,两浙之民畏之如虎,恨不生食其肉。
其次是太上到达镇江后,听说还在驱使着宦官营造宫室,移植花竹奇石。
赵构未曾亲见此事,不能妄断真假,不过赵大哥刚刚继位,身为九弟的赵构是实心实意要帮赵桓出力的。
一个老大一个老九,一直以来都不得宠,两人的关系自然要好过赵桓和赵楷,新皇帝有些事情并不瞒着赵九哥,亲王出使金营为人质,赵构也是自告奋勇去的。
因而有件事赵构知道:镇江府曾上报汴梁,太上行宫官兵每日的供给便须六千余吊钱,一月便要耗掉二十万吊,地方上受不了了!
当时太上在镇江,赵桓在开封,两边旨命并行,地方的官员不得不看风使舵,好多的事其实不必打听,很自然从官府中也就传出来了。
太上那时在南边大行拉拢收买之事,原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曾纡,便被太上宣至内所勉励,除了破例让乔贵妃出面接待,太上还赏赐曾纡七宝杯一只。
然而太上毕竟退位了,官员大多都按照常规、遵从汴梁的诏令,太上因此也没少吃了瘪子。
一次太上不知从哪里打听到,宿州存有“御前竹石钱十万缗”,便亲笔拟旨给宿州,要取一半钱到镇江去应急周转,当时的宿州知州林篪,仅仅将这笔钱拿出二十之一送到了镇江,并且立刻上报了汴梁。
汴梁当即命令林知州,“钱是汴梁抗金急用,万勿擅自挪作他用!”
类似事件不断发生,太上在南方财源断绝,根本无法在东南立脚,这才不得不回到了汴梁。
半路上,太上还改变过主意,想折路去洛阳,有人和太上提醒,当年的太上皇唐玄宗从四川回长安后,被儿子软禁于太极宫,太上怕步唐玄宗后尘。
赵桓不同意太上去洛阳,也不同意太上和郑太后回汴梁后重入大内的要求,经过与臣下反复商议,决定改造撷景园为宁德宫,给太上和太后居住。
去迎接太上和郑太后的礼仪使徐处仁,曾向太上递表称,“天无二日国无二王,太上既然已经退位了,入居大内实为不妥,若非打算垂帘听政,太上不能开这个先例。”
太上当时说,“让我回汴梁也行,但得让这个徐处仁滚回去,叫李纲来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