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风雨江南第七十八章变数

    启元帝似是说与杜宁听,又似喃喃自语,杜宁在一旁听着,却并未答话。身为整个建朝最大的密谍头子,杜宁知道的事情比任何一个人都只多不少。早在🗤🝣🌺东南战事还没开始之前,很多密报已经摆上了杜宁的案头,而这些密报之事隐现的苗头,也立刻被心思剔透的杜宁察觉,在启元帝默许,仅有几个人知情的情况下,杜宁暗中早就做了相应的准备。

    从东🔋南战事开始到现在,杜宁虽然人在京师,手下的眼线却是遍布各地,不仅仅在东南布置了大🚣🕉🇵量的人手,其余诸省也一样有人密察。其中被列为重点监察对象的,除了各地分封的诸王之外,还包括一些毗邻东南的省级大员,甚至还包括京师的很多高门显贵、勋戚贵胄。而事情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如水滤流沙一般,很多原来潜沉在水底的人和事,都一点点地显露出来。如今,在御花园听了皇上的一番低语之后,杜宁知道:准备了这么久🈅🟉🛐,皇上终于按捺不住,要动手了……

    “这些日子东南叛乱,朝野上下尽皆动荡,有些事情自然是要查🕅🇍🗎的,但也要注意,不能在这个时候失了分寸,无端将一些并不严重的事情无限制地扩大,要防止一些人趁机生乱,借机牟利。自身也要注意,别在这等关键时刻,犯下不能弥补的错误!”

    “是,臣一定谨遵皇上教诲。”

    启元帝缓缓转过身去,抬头仰望高有数丈、枝繁叶茂的高大桂树,沉默半晌之后,忽然缓缓问道:“一直以来朕和你都在忙,也没有来得及问过。昔日🎁🎄🎢曾叫你去查的几件事☯🂹情,可有些眉目了么?”杜宁闻言心头一凛,刚要回答,却听启元帝又道:🈃🞻🙚“你不须说,但凡有什么进展,写个折子,自己递上来就是。”杜宁连忙应了,须臾之间,脊背上已经浸了一层汗珠。

    “削藩之😧事,很快便可以了结。哼!昔日很多人想看朕的笑话,连太后都认为朕多半是有心无力,结果如何?不就是烂了东南一地,砍了无数人的脑袋么?”启元帝语声渐冷,继续说道:“打碎了家什,还可以再造;烂了东南一地,朕可以再让它繁华起来!可若是畏首畏尾,任其坐大,朕这万里江山,只怕就会一片一片地烂掉。当初若是朕瞻前顾后,不肯舍了东南半壁,焉有今日的局面……削藩事毕,诸王之兵、财尽皆收归朝廷,只此一样,便足以抵得上东南的损失。算一算,这些年来,朕的这个小叔叔从朝廷手里,攫走了多少钱粮?居然自己暗中养了如此多的甲士……盐道、茶道、桑麻、稻米……朕这回的秋风,打得很是痛快,朕倒要看看,之前那些齐声反对朕的人,还有谁敢开口滋事!”

    …………

    沉寂多时的朝野舆论,随着东南战局的变化,发出的声音忽然多了起来。许多先前并不赞成朝廷削藩,甚至是激烈反对削藩的人,忽然转了性儿一般,开始赞美皇上的高瞻远瞩,痛批吴淮越三王的谋逆之举,同时也不忘了顺带捎上自己,一副早就知道结局如此的派头。尤其是御史台的那些言官,纷纷赶集似地轮番上着折子,引经据典🏦🜔、博古论今地论证着朝廷举措的英明和诸王有如今下场的必然性,🖍👓🈗好像之前曾经激烈反对削藩的事情,和他们半点关系也没有一样。

    然而就在朝野一片哗然,纷纷朝着吴王喷着唾沫星子的时候,东南一地,却仍是战事酣然。蜀王见风转舵,做了黑心商人;滇王做了滑头土匪,见势不妙便散了喽啰;越王淮王早早地负荆请罪;无论是正面还是背面,整个战场🐝🀷之上,就只剩下了吴王一个孤家寡人,面对着这种场面,没有人知道吴王切🔍⛁身的感受是什么。但所有人都看得到的是,吴王依旧在拼力抗争!尽管被朝廷加起来足有六七万大军压境,但吴王却没有像众人料想的那样弃子认输,而是仍旧没有丝毫的退却,手下雷山卫、江阳卫、东阳卫的三卫嫡系兵马,仍旧牢牢地把守着东江防线,而先前淮西的地段,此时竟也有一部分地区被吴王抓在了手里!

    他仍旧没有屈服!

    与软骨头的越王、色🜫厉内荏的淮王相比⚘,吴王张秀,在这个时候终于显露出了骨子里弥漫在外的强硬性格!哪怕局面陷入如此劣势,以区区东江三卫和临时招募起来的散兵流民,共计不足四万兵马对抗朝廷近七万大军,🆏结果已是势所必然,可是张秀却没有半点投降的迹象,依旧积蓄着最后的力量与朝廷大军抗衡。

    这等情形,大出朝野意外。很多人开始纷纷揣测、分析吴王如此做的原因,有人认为吴王这是故作镇定,想以决死一拼之态换取朝廷的妥协,为自己的结果做最后的努力。也有人认为这是吴王骑虎难下的无奈之举,既然已经举起了反旗,就不得不一条道走到黑。淮王、越王可以降,但最先挑头,也是闹得最大,将这个东南一地折腾得浑浊一片的吴王若是降了,会不会有个善果殊难预料。何况吴王在反叛前后也在明里暗里得罪了不少人,真要是落了架子,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会不会被人趁机取了性命,是谁也说不准的事儿。还有人认为,吴⛐王之所以面对着朝廷数万大军,仍旧有胆量坚持,🂪👩或许并不仅仅是前面🋲诸人猜测的结果,最大的可能是,吴王还有不为人知的实力,足以将这场战事进行下去乃至翻盘!不然的话,他凭什么这么坚持?

    前面两点猜测,倒都有不少支持者赞同这样的观点,可是最后一条猜测,却惹🛻来了大多数人的嘲笑和讥讽。这不是信口胡说么?眼下东南战局已经明了到一眼可以看到底了,还说吴王有未表露出来的实力?这不是痴人说梦么!实力……实力在哪?这都什么时候了🂫👯🌚,眼看就要被大军破门而入,朝不保夕了,还会有什么实力!

    紧接🔋着东南战场上发生🕗的事实,似乎就验证了众人的猜测💇🏱。

    西南,三岔口一线天,九皇子明勇为首,黄信、孙昌、林北河一众🜇⛭将领率领襄州卫、🉮🊩📀安陵左卫、安陵右卫、虎川卫、南岭卫合计两万五千余人,向死守在此的东阳卫守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七天之后,三岔口再次被朝廷军占领,而东阳卫剩余的残军,将不得不后撤🗉至梁河一线。

    淮西,六皇子明忠指挥着济州卫、洛城卫、长江南北水师合共四万余人,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便完全占领了淮北和淮西,之前淮王所属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完全被朝廷军队所掌控。先前固守在这一带的雷山卫和江阳卫兵马,不得不后撤数十里,依据高耸的山岭和关隘,重新构筑新的防线,对朝廷军再一次形成了对峙之局。而前后经此两场大战,吴王的兵力一下子锐减,由原来的近四万余人,减少到现在的不足两万!地图区域的减少和兵力的巨大损失,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吴王已经日薄西山,再难以有与朝廷相抗的本钱。战场上的胜利,再一次带动了一波舆论的狂潮。而这一次,不但是一些中低层次的官吏和一向靠嘴吃饭🉰🋁🖔的御史言官们纷纷上折子弹劾吴王的不法,一些位居部堂的大🜦🄛♴员,也有些坐不住了。

    然而,接下来的一场战事,忽然又将事态拖向🜌🀭⛪了另一个方向🙹🏔🙱。

    夺下了三岔口之后,西南诸军兵分两路,马不停蹄地分取吴地的金州和方台。金州位于江都正南,方台位于江都西南,如果这两地被一举而下,吴王的大本营江都便被两面夹击,岌岌可危了。而🝳到时候朝廷军九皇子明勇率领的一部和六皇子明忠率领的一部便完全连成了一气,吴越之地便被大半包围,接下来朝廷军顺水而下,几可直至江都城下,大军合围,便是吴王再能抗衡,也完全没有希望了。打,必然败绩;便是不打,朝廷只需要就此一围,也足可以将其困死城中。到时候吴王除非出逃海上,否则就是插翅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