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羊皮卷上的文字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那座山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有很大可能性就是瓦屋山。”若兰的回答与孔守仁说的基本一致,看来这孔守仁并不是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确实有两下子。不过我心里开始有点埋怨若兰,既然你都知道个大概了,还让我们自己看干嘛啊,差点就出了洋相。
若兰继续给我们解释到:“从查阅的资料来看,🗠🜿🇸瓦屋山位于四川眉山洪雅县,其山形走势与图中所画的山十分相似,而且有相关资料描述说,雾起之时瓦屋山间云雾缭绕,更能印证画中之山的仙境描绘绝非信手拈来的虚幻之笔。”
原来这山就在四川境内,那么作为成都🁯人的孔守仁看出来是瓦屋山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同样是成都人的柱子却没看出来,也许是他没有去过,或者压根儿就没听过。也对,常年为生活而奔波的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登高望远,估计很多人连自己家门口的山都没有爬过。
若兰继续说到:“至于羊皮卷上面的文字,我这几天也加🇯紧翻译出来了,记载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兴衰和这个国家一位国君的奇事”😁⚆🏉。
这太优秀了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也能翻译,我不由对若兰刮目🔑相看,要知道能翻译出那个时🖢期的文字,没有相关的历史学专业知识和多年的古文字翻译经验是绝不可能做到的,因为战国时期中原大地诸国林立,尚未统一🙻🏤,车不同轨,书不同文,文化历史也各有差异,古文翻译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好在终于要说到重点了,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的听若兰开始揭晓秘密。
春秋战国初期🗗🛳,有北方外族迁入中原,其立足未稳,却连年征战,幸绝境求生,方得一安隅。后外族实力渐强,仿华夏之制,于中原大地立国。建国后遭诸国征讨,国力大衰,复有强国起兵攻之,苦战三年后外族不敌,被灭之。
外族虽灭,然人未绝,其残余国人流亡于大山之中,国君远虑深谋,为拯救族☱人,再立庙堂,遂四处寻仙觅道,访遍山川,足涉华夏。后因亲自九登昆仑仙山,精诚所至,感化西王母,念其诚心,赐其神物,名曰天眼。天眼神通至极,可察过去,知未来。国君得此神物,沉迷其道,屡跨天机,行神灵之事,族部力量日益强大,于二十多年后复国。
后🛦🞫强邻来伐,数次征讨,终无力退敌,国君预知天机,自知天命难违,遂携天眼,率亲信族人遁入大山,再密大谋。国灭,再无力复之,自此,天眼下落不明,无人知晓。
原来是个神话🗗🛳故事,那可信度有待考证,其他人也是如此认为,毕竟华夏几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什么妖魔鬼怪,大🍫罗🚵🗳神仙都出现过,已经见怪不怪了。
若兰可♮🝎能🃬🚴🗩看出了我们的疑虑,又从文件夹里面拿出几页材料对大家说到:“这个故事听起来确实有些怪力乱神的感觉,我翻阅了一些战国时期的史料,再结合这些年考古界中相关的研究报告来看,故事中所说的北方外族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极有可能就是历史中很少提及的战国七雄之外的第八雄,古中山国。”
中山国?众人又是一脸迷惑,要说强秦盛汉,三国🙦🌬演义,唐宋明清,可能大家都比较了解,至于这个中山国,确实没什么🚵🗳印象🆨。
孔守仁似乎很有兴致,问若兰这个中山🁯国的具🅱🐩体历史,其实大家都来了兴趣,想知道⛐中山国历史是否真和羊皮卷上记载的那样神秘。
中山国原属于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名为白狄,于春秋初期因受秦国压迫和晋国和戎政策诱惑东迁至中原,东迁后的白狄主要由鲜虞氏,肥氏,鼓氏,仇由氏四个氏族组成,后来肥氏,鼓氏,仇由氏为晋国所灭,鲜虞人建立政🁨🈖权,因城中有山故称中山国。
中山国因是外族迁入,中原诸国视之🞨为心腹大患,连年征讨,使其国力大衰。后魏文侯派遣乐羊,吴起率军讨伐,三年鏖战后占领中山国,鲜虞🅩人政权覆灭,国人残余退入太行山中。
中山桓公励精图治,积蓄力量,二十余年后复兴中山国,定都灵寿。复兴后的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因此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两次攻伐中山,均未成功,于第三次征伐取得胜利,中山灭国,再无复国之力。虽然中山国鲜为人知,但历史掩盖不了中山国三百多年的辉煌存在。
如此看来,羊皮卷上的记载确实十分可能就是描述🙦🌬的古中山国,不过天眼⛒🙶🎷一说却玄之又玄,📖🚹真假无从考证。
若兰接下来交待🌍♟此次任务:“这次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天眼,是真是假,到了瓦屋山我们再视情况而定。
没想到老齐让我们帮的忙居然是寻找一个传说中的神物,实在出乎所有人意料。不过我随即想到一个问题,便问若兰:“如果中山王真有什么天眼能预见未来,怎么还会难逃灭国🟓🜱🅻之运,这不是有点矛盾吗?”
若兰回道:”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从羊皮卷上的文字记录来看,天眼能遇见未来,但不能改变未来,如果预见到某件事而提前去干预导致这件事并没有发生,🛋🚷那天眼之说不就🌩🁱是假的了吗?我觉得重点在于去参⚂🎢考预见发生之事的信息,而不是努力阻止或改变即将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