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无处可去的徐汶索性决定继续跟着李景隆厮混,最不济回到京城打理家族产业。还不是照样吃香的喝辣的,全家📄人远在北平谁能奈何自己?想一路鞍前马后的伺候李景隆,怎么也得安排个百户吧?万一姑父杀到了京师,徐汶顿时眼睛亮了。
忽然瞧见骑在马上的堂伯徐辉祖呵斥着命士兵们集🕽🏆🗵合起来,徐汶眼🏹🞽中冒出杀意,遂不声不响的低着头走向了仓促集结的人群中。
秦皇岛。
面对不远千里投靠而来的好友们🎸,本身和军方有了千丝万缕的牵扯,显然今后所有人都会推动着徐灏不停的朝权势上游走下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形成,徐家周围有了日渐紧密的众多家族围绕,这一切都会无声无息的逼迫徐灏无法放手,甚至连想停下脚步都恐怕难以做到了。
幸好通往权臣🜒的道路上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古往今来最大的功勋,拥戴帝王之功,徐灏可以断定死后一定会被封王,🝎就和常遇春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灵位会被供奉在太庙里🃩世享烟火供奉。有此与朱家王族并肩的王爵凭借,不管后代出现多少不肖子孙,终归会有一支后代会延绵直至明朝灭亡的那一天。
如果不是参与了靖难之役,除非立下盖世功勋,不然几乎没可能被授予世袭罔替的荣耀爵位,文臣之路地位最高的阁宰被封的爵位顶多三代递减为平民,哪怕是拥立皇子继位,阁臣只能是唯一的目标,而武⚔👋官最高不过是世袭指挥。
等辅佐燕王做了皇帝被封赏🙋🈹侯爵,因显赫的身份地位只要往后不参与谋逆,足以照顾亲朋好友门生故旧🎒🐣等所有休戚与共之人了🈬🁜🆬,当然前提是他们不要自作孽。
眼下随着地位越走越高,使得徐灏有种高处不胜寒的颤栗感觉,至此多多少少有⛫些后悔起来,主要是年纪实在是太轻了,轻的可怕。🏤
为此徐灏不好亲身参加接下来的战斗,就连朱棣也不想徐灏太过于显眼。因此接⛫下来徐灏会立不下足够多的战功,等将来论功行赏时徐灏的名次就会降到合适的位置上,此乃徐灏和朱棣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靖难之役还未功成,已经开始急流勇退的徐灏只能寄希望于雄才大略的朱棣,像历史一样能够包容功臣。做到和靖难功臣集团🈬🁜🆬有始有终,其实私🍿🍷心里倒是很希望将来永乐大帝能架空于他,这样就有借口偷懒了,无忧♪无虑尽情享受生活不好嘛?
自家女眷一来🜒北戴河就被优美🗎的天然景致所吸引,整日里结伴一起游山玩水,人人乐不思蜀。连🝆日来兴致勃勃的筹划修个徐家别院。
徐灏买下了位于海边的一座大户宅院,闲暇时在书房里写了一些东🏹🞽西,乃是崇祯皇帝时期有位武举人上书的建言,谓📄朝廷有三大病根,天下糜烂的症结所在。
第一大病根就是源远流长,堪称封建王朝稳🀨固基石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并非是不好,而是先帝所创的八股取士相比历代科举🖽😂弊端更大。
而且千年以来,父母师长都会反复不停的灌输一个概念,要读书,要寒窗十载,为的是出人头地,为的是中举做官。做了官就可以光耀门楣,萌护全家,做了官🂇🌯就可以大富大贵。因此,读书的目的变成了立志飞黄腾达,还有几人真正为了黎民百姓和整个国家?
又有谁是真的为了孔孟圣贤而读书呢?再来孔孟圣贤为代表的四书五经作为教材教义,用科举考试来组织和搭建官僚集团,出来一🙇批批妙笔生花的空谈之辈,一个个无不是自吹自擂的道德名士,实则有几人摆脱的了名利枷锁,不留恋于美色。不为了钱财名声官位而苟且钻营?
第二个病根是以资格取人,大明朝的⚹🖔基石是亿万农民之上的读书人,看似公平给⛫了绝大多数平民以出人头地的机会,可实际上阶级在先帝在世时就已经有渐渐固化的倾向了。
中国有句🂪👣老话英雄不问出身,现在的官场可以验证。任何途径做官之人都能当上尚书。可是科举制和官僚习气会慢慢改变,同乡同年同窗同师等此类任何能互相攀附的文人痼疾🖬🕰,会使🗦得进士之官变得沆瀣一气,共同阻拦住经其他途径做官之人。
明朝末期无官不贪,无吏不污,清廉自爱之人反倒会被视🁶🏪为异类,会被群起而攻之。
写到这儿,徐灏心说穿越前的后世不正是如此嘛?就算西方世界,政治献金一样大行其道?政治世家和大财阀幕后操纵国家🖽😂世界,总之天下乌鸦一般黑,区别在于现代的老百姓起码能活的滋润,这是现代文明的开🞬花结果,即使处🐜处权贵当道,也有各种监督方式和法律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