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乡试第二场的考试照例是几道史论,考的是秀才们对👢历史的熟悉程度。
中国文人历来就是🖕重世的习惯,修史也是一件国家性⚕👑的大工程。这才有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至于明成祖🌖⚱招解缙编《永乐大典》,康熙时重修《二十四史》都是动用了大量的国家资源。
当然,🌹🄁这个时空和真实历史有极大区别,但世人对历史的重视却👢是一个模样。
后世有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很多官员遇到事,处置🐿🅩时大多会依史书上的陈例借鉴。
所谓📐: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得失。
即便在现代社会,不🖪管是什么主意,不管是古月老大还是常凯申,治理国家,依旧是沿用历史上内圣外王那一🏻🟒🜤套。除了儒家,任何外来的意识形态都不适合中国这片土🝪🎁壤。
所以,像乡试这种公🖪务员考试,历史题肯⛏🙝定是绕不过去的。
第⛜🛍二场考试🅊🄴🁰的题目不多,💂🏆🗳只三道,可作起来却比较麻烦。
第一题:汉宣帝信赏必罚综核名实论。
第二题:张苍领主郡国上计论。
第三题:元代分封诸王论。
三道题,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题的综核名实,出处《汉书?宣帝纪赞》:“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综就是综合;核,核实;名,名声;实,实际。意思是,全面考核事🂱物的称说是不是与实际相符。就是让考生写一篇论文,说明在治理地方的时候如何分析当务之急,又如何甄别不急之务,以便在工🞺🙊作中抓住重点。
第二📐题张苍领主🈢郡国上计论中,张苍🞔📺是秦汉时的历史人物,做过汉宣帝的宰相。这篇文章是让考生议论封建社会的分封制度。
第三题则是讨论皇帝室诸王与🍲中央之间的关系、得失。
这种题目说难也不难,大不了作文的时候拿儒家伦理往上一套子,写些空话套话。就能过关。反正大家也都是这么作的,考官也习惯了这种卷子。只需让审卷的挑不出错🖖💦🔇来就是了,至于能否拿高分,则是另外一回事情。
如果真要认真答题,这种政论文章的题目实在太大,一写就是洋👢洋🕁🆧万言,才算酣畅尽至。可考卷篇幅有限,一不小心就写过了。没办法收尾。
对有心拿高分的秀才来说,却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