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紫禁城,文渊阁。
内阁首辅孔贞远,内阁次辅刘宇亮,兵部尚书杨嗣昌等内阁大臣,兵部左侍郎洪承畴,兵部左侍郎、五省总督熊文灿等人,悉数在这里。
文渊阁是内阁议事的地方,也是内阁决定大事的地方。
孔贞远看了看刘宇亮,不紧不慢的开口了。
“皇上下旨了,要求内阁确定后金鞑子下一步进攻的方向,从我们获取的情报来看,后金鞑子已经到了固安,暂时不会对京城发起进攻了,不过我们也不能小视,万一这是后金鞑子布下的疑阵,待到我们松懈之后,突然进攻京城,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失策了。”
“后金鞑子下一步会进攻哪个方向,朝廷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这是内阁需要拿出来的条陈,也是皇上最为关心的事宜。”
“诸位都说说你们的看法,洪大人,熊大人,你们也可以说说自身的看法。”
孔贞远说完,看向了刘宇亮。
通州的惨败,让朝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十多万军士的损失,由阵亡的三边总督、兵部右侍郎卢象升承担了一切的责任,没有谁提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惨败,也没有谁会去追究其他人的责任,但想要说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是傻子,那是不可能的。
监军高起潜应该是要承担责任的,但高起潜是代表皇上监控军队的,不是直接指挥作战的军官,所以不存在承担责任一说,加上皇上没有打算追究高起潜的责任,其余人说出来没有作用,加上皇上信任太监,如果有不识趣的人在朝会的时候提出追究高起潜责任的事宜,那就是自找苦吃,官都不要想做了。
不少人的目光自然是转向了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私下里的议论已经出现,认为杨嗣昌应该要承担责任,毕竟朝中的军事部署事宜,都是杨嗣昌直接负责的。
内阁商议军事部署事宜,这是很少见的情况,以前都是皇上直接和杨嗣昌商议,做出决定之后,直接下旨,或者通过内阁草拟圣旨。
所以,看似一次平常的议事,里面包含的内容太丰富了。
内阁次辅刘宇亮没有马上开口说话,说实话,他这个内阁次辅,在朝中诸多人看来,有些名不副实,虽然进入了翰林院,但从未参与过侍讲,也没有写过什么像样的文章,倒是喜欢击剑等运动,还时常在家中与下人较量剑术的高低。
军事方面,刘宇亮更是一窍不通。
骤然要求刘宇亮提出见解,的确有些为难。
沉默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杨嗣昌开口了。
“孔大人,诸位大人,我说说看法。。。”
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杨嗣昌,刚刚孔贞远看向的是刘宇亮,言下之意就是让刘宇亮先说,想不到杨嗣昌首先开口了,今日是内阁议事,就要按照内阁的规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