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天津卫……”听到朱由栋的话后,万历捻须长考了一阵,后来干脆让身边的小宦官扶着自己找了一把椅子坐下。之后,他一手不停的用手指敲打着扶手,另一手则不停的挥动。周围的宦官、宫女都知趣的退下了。
“栋儿啊,虽然你还有几个月才满六岁,但是在爷爷的心里,你比常洛那孩子可靠多了。”
“皇爷爷,父亲是仁厚之人,比孙儿睚眦必报的心胸宽广多了。”
“算了,子不言父过,爷爷不为难你了。其实爷爷一直在想,如果你要更大的空间,天津卫并不是一个好地方。”
“皇爷爷觉得哪里合适呢?”
“南京!应天府!”
“应天府?皇爷爷,这是不是太远了?您是要赶孙儿离开北京吗?”
“不然,我大明自成祖开始其实一直有太子守南京的传统,你年纪虽然小,但是现在大明上下谁还敢把你当小孩子?你去坐镇南京,文臣们说不出什么反对的话,你也能更顺畅的做事。”
万历说的这段话,乃是大有讲究的。
朱老四从北平起兵靖难,夺了建文帝的皇位后,更多的时间都是驻扎在北平。朱高炽作为太子,长期在南京监国。待得北平新都建设完成,大明帝国正式迁都北京后。南京依然保留了完整的一套中央政府班子——这套班子可不完是摆设,这其中的南京兵部是主管南方所有兵事的实权部门,南京工部也要负责南方各省的各类工程以及为南方的军队提供各类装备等。
朱棣崩了以后,朱高炽继位,就派出他的太子朱瞻基去南京坐镇。不过朱高炽从登基到驾崩不到十个月,朱瞻基还没有走到南京就匆匆返回了北京。
由于那时候朱瞻基的儿子都还小,所以就没有派出太子继续坐镇南京。
朱瞻基之后,朱祁镇因为土木堡之变自己都做了多年囚犯,其长子朱见深自然也没法去坐镇南京。而朱见深继位后呢?这位皇帝喜欢万阿姨,而万阿姨不允许其他后妃给朱见深生儿子,所以朱见深的长子朱佑樘一直长到了六岁才从深宫里出来见人。之后长期处于万阿姨的威胁之下,别说去南京坐镇了,就连生命安都无法保证。再之后的朱厚照,他登基的时候才十四岁,而且直到驾崩都没有儿子。再到后来的朱厚熜,晚年一直不立太子。而接下来的朱载垕嘛,他驾崩的时候万历也只有十岁……
总的来说,大明朝是有太子镇南京的祖制。但是自宣宗开始,因为各种原因,这项制度就没有执行过了。
所以,万历咋然间提出太孙镇守南京的事情,连朱由栋这个穿越者都觉得吃惊。
“栋儿啊,爷爷是这么想的。”深吸了一口气,万历伸出一只手,轻轻的搭在朱由栋的肩膀上:“其一,爷爷做了这皇帝三十多年,算是看明白了。我大明的这些文臣,其实就是想让我朱家的皇帝做一个礼仪上的摆设。不管是皇帝的君权,还是武人们的兵权,这些年他们都在不断的侵蚀。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出镇天津卫,真的很不容易。但是呢,储君镇守南京乃是祖制,你去南京,言官们却是无话可说了。
其次呢,不管是皇爷爷,还是你父亲,或者太后,或者文臣里有远见的,都看到今日之大明,已经是弊端重重,变法的需求其实迫在眉睫。但是变法是那么好变的?北宋的变法直接造成了党争,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蒙元的丞相脱脱变法,直接导致蒙元统治崩溃。至于更远的商鞅、吴起什么的,更是让人谈变法而色变。可是,不变又不行啊,不变,爷爷或许看不到大明真正陷入危机那一天,但是你父亲就说不准了。国家要变,首先需要的就是钱。而钱呢,在我大明来说,南方起码占七成以上。要抓住钱,就必须抓住南方。这一点,我皇室不派出可靠人手去南京坐镇是不行的。
第三呢,你是个好孩子,做任何事都知道先跟皇爷爷打招呼。但是北京这个地方到底是帝都所在,各路文臣实在是太多,各方势力也实在是太多……你要做的事情,比如生产燧发枪,比如改良火药,比如新式铠甲……虽说都给爷爷报备了。但是你做起事情来难免畏手畏脚,不能甩开了膀子干。去了南方,你在南京就是至尊,完可以放手一搏。
第四呢,孩子,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你从慈庆宫搬出来后,你父亲在女色方面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当然,这一方面是常洛天性好色。另一方面则是,你这个做儿子的,实在是太耀眼了。他这个做父亲的无论怎么都赶不上你。你在北京久了,父子情分难免出现问题不说,朕的太子可能真的要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