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P小说馆>穿越>世家 > 第一四一五章 美国佬的阴谋(三更,二更到)
    “这个说法你也信?”林鸿飞笑了,笑的很是不屑一顾,“难道你就没意识到,这根本就是美国人的一个阴谋?”

    “美国人的阴谋?”面对林鸿飞的这个说法,王国梁也愣住了,“林总,这好似怎么说的?这种说法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多著名专家的认可啊。”

    先进世界航空业当中确实有这么一个说法,大意是随着技术和科技的发展,各国超大型飞机的需求将越来越小,70吨级至150吨级这个级别的飞机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主流,不管是民用航空器还是军用航空器都是如此。

    持这种说法的人还列举出来很多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论断,比如在这个重量区间的波音737迄今为止已经生产和销售了5000多架,同处于这个价格区间的空客a320的销售势头也是一路看好,订单都排到了5年后,相反,对于起飞重量超过300吨、如波音747这一类的超大型飞机的市场需求量也就这样了,市场已经不再需要更大个头的飞机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波音公司没有开发更大型飞机的计划,在军用航空器领域,载重量更大、对起降条件要求更高的c—5“银河”战略运输机也逐渐让位于载重量只有60多吨、可以在前线机场起降的c—17“环球空中霸王”大型运输机。

    这种说法很有市场,甚至在国内也有很多人将这一论断奉为圭璧,但对于这一切,林鸿飞只有两个字奉送给他们:“我呸!”

    这根本就是美国人的一个阴谋,一个阻止其他国家发展大型甚至战略型飞机的阴谋,就像是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美国人大肆宣扬大型和超大型航母无用论一样。他们嘴里一边说着随着制导技术的发展,大型和超大型航母将会逐渐成为活靶子和海上的活棺材,一边大肆发展自己的超大型航母技术,制造的航母排水量那是一艘比一艘大。

    别看美国人现在正大肆宣扬超大型飞机无用论,可既然超大型飞机无用,未来的空中客车公司怎么会生产a380这种等级的超大型客机?甚至不止是欧洲人,连美国人自己不也在生产和研发更大型的飞机么,为了抗衡欧洲人的空客a380,稳坐了世界头号民航飞机头把交椅很多年的波音公司不是照旧要开发波音747—8机型,以保证自己在世界民航飞机制造工业但中的地位?

    听完林鸿飞的这番话。以及美军发展航母当中还不忘记给苏联人使绊子的例子,王国梁的眼珠子都直了,吃吃的道,“老板,不会吧?这当真是美国人的阴谋?”

    “不信?”林鸿飞笑了。满脸的笃定之色,“你看着吧。最多下个月。空中客车公司就会宣布他们将开发一款550人座至600人座的超大型民用运输机,这是一架比波音747还要大得多的飞机,对了,波音公司的vlct计划和747x计划你也忘记了?”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空中客车公司宣布开发空客a380的时间就是在本月,也就是94年6月份。不过当时的代表并不是a380,而是a3xx,林鸿飞犹自还记得,当这个消息发布了之后。波音的脸上是多么难看。

    因为就在去年一月份的时候,波音公司还拉拢了一批空中客车公司的小伙伴们,准备共同研制超大型商用飞机,并且开始商讨这种超大型商用飞机vlct的可行性,就算这样,波音公司自己也没闲着,还推出了一个波音747x计划。

    “啊?”王国梁顿时惊叫了一声,他这才想起来波音公司为了分化和瓦解空中客车公司而推出的vlct计划和波音公司自己的747x计划,但他还是有些疑惑,“可是波音公司不是自己也承认了么,他们认为vlct计划和747x计划现在更多的是讨论开发超大型商用飞机的可行性,并不是一定要搞,空中客车的a3xx计划也是这样的吧?”

    说到这,王国梁依旧有些不敢置信的摇摇头:这怎么可能?就算老板知道一些消息,但也不可能准确到如此程度吧?

    王国梁在公司内的位置比较特殊,并不单纯的是自己的秘书,林鸿飞呵呵一笑,也不和王国梁争辩,只是丢下一句话,“说这些没用,等着看结果吧,我估计,最多下个月月中,空中客车就会宣布这个消息……”

    言外之意,当现今世界上两家最大的民用航空器制造商都宣布开发超大型商用航空器之后,你还认为70吨级到150吨级这个级别的民用航空器就是极限了吗?

    王国梁一脸震惊的呆立在当场,他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林鸿飞如此的信心十足,未来肯定会有比波音747更大的航空器出现。

    作为老王家的子弟,王国梁心里其实是很骄傲的,只是这份骄傲被他隐藏的极深,平日里等闲看不出来,如今,林鸿飞那比自己更加骄傲的态度,不经意间引发了王国梁心中的傲气,望着已经关上了的房门,王国梁重重的一跺脚,“好!我就等着看,看空中客车公司是不是真的会公布这么一个消息!”

    至于李宏飞?他当然没有听到这个消息,此刻的林鸿飞正在紧皱着眉头,思考着接下来应该如何行动:对于林鸿飞来说,an—225实在是太重要了,若是能够将an—225连同它的全部原始资料弄过来,公司在航空技术的积累至少可以节省30年的时间!

    理论上来说,为了这些资料和这架an—225,不要说3000万美元,只要能够拿得出来,3亿美元、甚至30亿美元林鸿飞也敢不眨眼的拿出来,但现在的问题是,公司的资金链变得很紧张……他不由得叹了口气:还是要想想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