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中间只差了一个更字,实则却也没有太大区别。
无非就是一个要命,另一个更要命罢了。
就像如今的苏州。
作为大明的赋税重地,苏州的富庶自然可想而知。
可这份富庶,与普通百姓却没有太大的关系。
士人们锦衣玉食,朱门酒肉臭,而穷人所求,不过就是一日两餐能稀的喝饱而已。
是的,两餐,还是稀的。
事实就是如此。
底层人民,无论是哪朝哪代,一直过的就是如此的艰难。
无论上层如何吹嘘,底层的苦难从不被他们看在眼里。
或许老朱是个例外。
这老东西是真的把大明当成他的家产,顺便把百姓也当做了他财产的一部分。
可受限于时代,哪怕是他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能例外。
好在如今有了红薯。
李老汉望着自家田地,一张沟壑纵横的脸上满是愁容。
悔不当初。
地里是成片的红薯,一张张墨绿色的叶片代表着即将到来的丰收。
早在去年,县里试验田就种出了十五石的产量,李老汉是亲眼见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