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们也要求高工资,不然的话,没人干这行。
其实,说到底,按着这个利息,百姓依然无法支付,主要还是百姓太贫困了。
当然,对于刘福来说,他只是觉得赋税太重了,因此,百姓收入太低,抵抗风险的能力实在太差了。
一旦遇到灾荒年月,他们就马上面临卖掉和卖儿卖女的程度。
当然,这对于常威来说,可不是这么看待,不是朝廷赋税重,因为要说朝廷赋税重的话,那么朝廷的开支也相当大,要说缺乏足够的财库,那么很难保障朝廷的正常运转。
也很难维系庞大的军力,要说军力都很差的话,那么百姓的安危更加没有保障。
因此,常威他是觉得,提高生产力,这才是首要目标,而不是降低赋税。
此时,刘福心惊胆战,不知道如何回答。
常威看到他害怕的样子,自然知道,他肯定放贷了,不然的话,至于那么害怕。
其实,这也正常,其据他所知,京都那些有钱人,几乎都跟借贷有关系了,因为这样的赚钱方式太简单了。
在整个京都早就形成这样的产业链,不仅有提供资金的,还有运作的机构,当然也有做保护伞的,还有充当打手的。
因此,整个京都大多数富人或多或少都参与信贷行业。
常威现在对清理信贷也没兴趣,首先来说,清理信贷的话,打击面相当广,这很容易树敌。
其次来说,就算常威使用皇权来打压民间信贷,可是也无济于事,民间百姓谁愿意无缘无故借款,还不是生活所迫,最终走上这条不归路。
并且,他们都知道,一旦走上借贷这条路的话,那么基本上就没有回头的,只会越陷越深。
其实他们也没办法,每年的收入就那么多,就算遇到年月好的时候,大家也很难吃饱饭,哪来的钱财去还利息。
那些没土地的人,遇到灾荒年月,甚至抵押自己的工作年月,不然的话,他们都得活活饿死。
常威觉得打压信贷没多大意义,最主要的还是提高生产力,这样的话,大家收入多了,自然也会降低对信贷业务的依赖。
在生存面前,大多数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可是要是在生存毫无困难的时候,大家自然也就不会选择信贷,或者说,就算有信贷,那也只是购买其他消费品,而不是单纯为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