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欣慰的笑着:“皇爷爷开永乐盛世,父皇仁政爱民勤勤恳恳,大明至今日之繁荣,不可毁了,传旨下去,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原吉觐见。”
四位老臣跪在面前,此风雨飘摇之际,也是他们最为难的时候。
在大臣的面前,朱瞻基就算非常虚弱,仍保持了威严:“四位爱卿,主幼国疑,接下来还有劳四位爱卿了。”
仅仅一言四人就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这几日因为这事情整个朝堂可以乱成一团的。
朱瞻基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万一他走了,这个庞大的大明帝国怎么办?
朱高煦,朱高燧虎视眈眈,特别是朱高煦在军中仍有不少的旧部,人在西域,对于朝中的一举一动却万分关心,朱高燧心思深沉,谁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新一代的王爷中,朱瞻埈年富力强,也有争雄之能。
除了这些人之外,那雄踞海外的朱瞻墡才是他们最最担心的人,这位王爷甚至不需要做什么,只要振臂一呼,响应者必然无数。
因为从礼法的角度来说,他是洪熙皇帝的嫡子,当今太后的幼子,皇帝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实力强横,能力更是出众,而且只有他能够压下现在国内的其他藩王势力,手下精兵强将如云,文官中现在也有不少出自南海大学,海外声势更是滔天。
他才是最好的皇帝继任者。
但是朱瞻基也得为自己的妃子和子嗣考虑,兄终弟及历来不是什么好的传承方式,他的孩子尚幼。
今日朱瞻基这一番话,让几位大臣明白了皇帝下了最终的决定,他们来辅助自己的儿子,太子朱祁镇登基,传位昭书也拟好了。
“诸位,自今日起,在新帝亲政之前,太后摄政,海王辅政。”
众人诧异的诧异的看向了朱瞻基,朱瞻基给了太后张氏摄政之权,他将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母亲身上,四位大臣也知道皇帝心意已决,都没有开口劝说。
宣布完这个重要的决定,朱瞻基摆摆手对他们说:“诸位自皇爷爷当年便在朝堂之上,当继续尽心竭力,为大明之昌盛保驾护航,大明江山永在,望诸君珍重。”
说着朱瞻基对几人作揖,四人恭敬回礼。
“陛下珍重!万岁,万岁,万万岁!!”
四人暗自感叹或许他们遇上了这历史上最好的皇帝,理性不失率真,聪慧不掩赤诚,待臣以礼,待民以善,能征大漠八千里,能坐庙堂论诗书,有手段,有仁心,有霸气,压得下天下诸多能臣藩王,撑得住力住海王西征扬大明国威。
偏偏如此之人不迷恋女色,无不良嗜好,说他贪恋权栈,却又是兢兢业业尽心竭力之皇帝,听得见臣子的劝诫,又有自己的主见,或许真的没人比他更适合做这个大明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