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军也损失了一千余人,破损船只7艘,后来过了柯枝和古里(印度)就只能返程。”
听着郑和将下西洋的事情,几人都听着津津有味。
“第二次下西洋,路线差不多,我们在古里册封了古里王,将来访大明的使臣全部送还,还有陛下赏赐给他们的礼物,为了表示大明的强大,这些诚服于我朝的国家使臣都带了不菲的礼物回去。”
“第三次前面的路线一样,在锡兰(斯里兰卡)听闻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战斗我们避开了锡兰,到了古里而后走访打探,确认了路线往更西方去。”
郑和指了指地图上那表示这阿拉伯半岛波斯湾的地方:“这里是我那次去的最远的地方,忽鲁谟斯(伊朗霍尔木兹湾)。”
“当我们返程的时候遇到了锡兰山国国王亚烈苦奈儿诱骗我到国中,发兵五万围攻船队,我趁敌军倾巢而出,国中空虚,带领随从二千官兵,趁夜突袭亚烈苦奈儿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亚烈苦奈儿并家属。”
郑和说来这只是一段话,但是可想而知当时的情况有多么的紧急,锡兰山国想要郑和的宝船和财物,郑和最终还是依靠着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打赢了这场战斗,虽说是小国,但是毕竟兵力上敌方占优。
我们有更好的舰队,更好的战士,更好的装备,更好的指挥。
但是郑和打赢了战斗也不是将对方国家洗劫一空,而是另立了顺从大明的国王,毕竟以后他还得以此为落脚点,继续远洋。
第四次下西洋也就是最近的一次,永乐十年出发。
“第四次下西洋,苏门答剌的苏干剌刚刚弑君篡位,明朝方面认为他是“伪王”,他则恼怒明廷不赏赐自己,遂率大军截杀我们船队,最终还是不敌我军,又另立了新王。”
“我们又去了忽鲁谟斯,想再往西走却找不到路了,最终带回来了异兽“麒麟”。”
朱瞻墡看着这幅地图,郑和去了波斯湾,寻遍了阿拉伯半岛,却找不到继续的路,其实如果在红海登岸往西北走就是地中海了,不然的话再往西得绕过广袤的非洲大陆。
只是他们没有世界地图。
与朱瞻墡和姚广孝这样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不同,郑和是一个坚定的有神论支持者。
郑和是回族人,又信奉佛教,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他信这个世界上有神,他想要去追寻圣城,也想去看看这个世界上到底哪里是神国。
海上的人们信仰着天妃(妈祖),他也将这个信仰随着他的舰队带到了世界各地。
欲见神者,先见自我。
万里航行他还未见他的圣城,也未见他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