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山海关副总兵吴月先的大儿子吴应期,趾高气扬地从自己身边走过,都没给自己这个长辈打一声招呼,贾政不由得又羞又气。
他的侄孙女贾巧儿,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贾政看到山海关副总兵吴月先深受今上器重,吴月先的儿子吴应期又长得一表人才,本想拉郎配,将贾巧儿许配给吴应期为妻。
按道理,荣国府作为老牌贵族,匹配吴家这种新晋武将世家,还是比较合适的。
结果吴家人连托词都懒得想,便直接拒绝了?
贾政不禁联想到,难道是他以次充好,将一千支火绳枪掺进燧发枪中交付的事儿,被吴月先、吴应期父子俩给知道了?以至于吴家人担心这门婚事,会给吴家人带来天大的麻烦?
而且,这件事连吴氏父子俩都知道了,那岂不是等于整个大周朝的官场中人都知道了?
贾政感觉像是被人当头一棒,打得他晕晕乎乎,整个人都感觉有些不好了。
他心里也感觉很冤枉啊。
凭良心说,从户部拨付出来的那五十万两银子,专门用于军火采购,在经过兵部那一道关卡时,被漂没了一成。
据说,这还是因为新任兵部尚书孙博雅为人清廉,不贪不占,连带着在兵部大堂里办公的那些中层司官,也一个个收敛了许多。
兵部吃回扣,仅吃掉了一成,已经算是很文明、很客气的了。
可是这笔银子,在经过户部大堂这一道关卡时,便由四十五万两银子变成了三十六万两银子。
随后,这三十六万两银子拨付给了匠作监,究竟是怎么花掉的,贾政也不太清楚,他也不敢打听得太清楚。
因为许多人都在私底下传说,分管匠作监的工部堂官徐大人,有意捞上一笔,以便回家养老。
贾政作为工部郎中,负责将匠作监生产出来的燧发枪,运送到关外,交付给蓟辽总督府账下。
因匠作监的枪支交付数量,比原计划中的数目少了大约一半,贾政担心蓟辽总督府那边不肯答应,这才求爷爷告奶奶,让匠作监另外提供了一千支老旧火绳枪凑数。
他这纯属一片好意,结果现在还赖在他头上了?
如今,匠作监不认账,说他们当初已经按照约定,提供了足额的燧发枪,有贾政这位工部郎中的亲笔画押为证。
工部堂官徐大人,又不肯出面替贾政分说,反而还劝他退一步海阔天空,便认下这笔损失,从松江伯周进名下的蓬莱兵工厂,预定一千支燧发枪转交给蓟辽总督府衙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