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请了大量无业人员去搞基础设施建设,各种引水、排污工程设计建设的有模有样,当时甚至急不可耐的绕开了部委批文,先施工后,后面缴纳了些罚款又补了手续。
开发区现在的基础设施条件,在这时代来说简直是新颖神作,自然也就成为了噱头、进一步吸引大家争相入住,抬高地价。
当时搞基础建设的那些工人,现在当然用不了那么多了。
但随着开发区成型,越来越多养殖户和商家入驻,这些商号也需要聘请大量从业人员。
另外就是为了提供这些新进商家的需求、同样就会衍生出新的行业,在孟州犹如滚雪球一般的产生新就业需求。
于是现在李固说了:现在开发区的热闹繁华程度,早就超越了孟州本城,更让孟州父母官张叔夜高度重视,几乎把孟州八成的官府资源,都抽调了入驻开发区处理日益高涨的纠纷和问题。
所以这首期在李固监督下运送来的分红,主要是大量商家入住后,溢价得来的地租。
还有就是,高明当时在孟州,发动了身边人说服亲戚朋友、把闲置的钱存过来吃利息的,这属于“养殖技术开发区”自己的内部债券业务。
也可以说,是变种的钱庄银行业务。
当然这即使在宋代,没户部批准的话也还是属于“非法集资”。
只不过在我爹是高俅的前提下,主管这事的户部侍郎叶梦得也不是什么好鸟,很容易搞定。
现在高明已经集资了大约三百多万贯的规模,在国家层面只是微小问题,主动去户部认错并交了一百多贯的罚款就过关了。
有不少官僚觉得不妥,但叶梦得说了“我都对他罚酒三杯了你们还有啥不服气的”,于是也就都消停了。
的确也是的,在这大厦将倾的神奇体制下,能对高俅的儿子罚酒三杯还真的算是叶梦得忧国忧民有所作为了。
所以持续在灰色地带运作至今后,信任“钱庄”的人颇多,规模很是可观了。
为了方便,现在虽不强制,但许多入住孟州开发区的商家,其实都购买了高明的内部债券(存单)。
然后高明方面陈诺,他们可以凭这些票据,去东京找高府兑换九折现金!
这是个绝对重磅的王炸!
这就相当于跨区汇兑业务,手续费是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