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P小说馆>都市>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 第297章 宰相需用读书人逻辑
    卢俊义几次欲说又止。

    高明道:“想说什么就说吧。”

    卢俊义这才疑惑道:“衙内,枢密副使啊,以太尉相公的威望该当仁不让才是?”

    高明道:“你不懂,这事就此打住,以后也不要再讨论。”

    历史上这时期的这个职衔应该是加给童贯的。

    原本东方阿姨在复相的事上帮了老贼,也的确快给童贯了。但因高明介入后的各种演变,又差点给了杨博雄。

    现在兜了一圈,张康国看出杨博雄快要出事了,又想顺水人情给高俅。

    但是,高明却看不上。

    主要是因为政治逻辑问题。

    其实武臣做枢密副使,原则上也就是个头衔,管不了多少枢密院里那些文人的事。

    “宰相需用读书人”,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赵宋政治逻辑。而枢密使,就是名副其实的西府宰相(管禁军军务)。

    那既然管不了太多枢密事,要之又有何用?

    论级别的话枢密使是副相级,副使就是大部级,也就只和太尉一个级别。

    不同的是,枢密副使是文职,太尉是武职天花板。

    但关键在于,若没有枢密使衔,高俅和枢密院的宰相之间其实只算是同僚、是典型的合作关系。

    尽管是处于乙方被监管,去办事的时候需要客气些。但说白了高俅的角色注定了可以只听皇帝的,也只应该听皇帝的。完全可以不甩枢密院。

    大抵就和后世有实力的平民去派出所办事,虽需客气些,其实也可以不甩他们、不接受他们指挥或建议的道理。

    但如果有枢密头衔就完全不同,那在政治伦理上就是张康国相爷的下属、附庸。

    其实即使是后世文明时代,也大抵上都在套用大宋的这套政治伦理,比如给市长加个副书记衔,或给公安局加个副政衔。这些就是赵宋这套文人将兵的体系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