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道:“国朝内忧外患之际,财政颓废,百姓困苦,你等却变本加厉的在后方打家劫舍,影响商路流通。还把前来做你们工作的朝廷命官骂做狗官。”
城头上的一些人又开始破口大骂:“我等这样是逼不得已,上山落草也是你这些朝廷鹰狗逼的。”
高明仰头大笑道:“都拉倒吧。所谓的狗官为什么逼你们追你们,心里没点数?你们在原籍时,就属于些整日里不事生产,就只打架闹事的泼皮混混。”
“聚众闹事成为习惯后,难免有朝一日失手打伤人,甚至打死人,就此跑路,亡命天涯,寻找品性差不多的人抱团落草。”
“此是为:物以类聚。”
高明接着侃侃而谈:“我怎么听着,把你们逼上山的那些官差不但不苟,还都是些尽职尽责之人呢?假设他们不是‘狗官’,不逼你们不追你们,岂不渎职,难不成让你们继续在当地为非作歹?”
城头上越来越多的人气得手舞足蹈狂吼:“任你这狗官鹰犬巧舌如簧,我等也不信你之邪!”
高明当然也不是打算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们。
这些话是试错。
通过不断地语言交锋,感知他们的情绪和措辞。
由此一来,就能大抵上感知到二龙山的组织成分。
如果对高明这些说辞表现为迟钝,认同、之类情绪的人。
那么这部分应该不是真正的悍匪,是逃户的概率更大。
众所周知古代岁月都不可避免的有很多逃户,有些会加入山寨,有些会独门独户生活在深山中。
这部分不是“侠以武犯禁”的跑路类型,而是躲。
比如没了产业,躲官府的苛捐杂税。
比如被某些地痞混混持续骚扰的没办法,而官府又不管,家里也没什么了,就只有举家离开避祸。
这个时代是真正的人离乡贱,没钱没土地的人,是绝对没人信任的,不论去哪县都会被歧视。
去大型的州府的话待城里倒是可以,但地痞混混也最爱欺负勒索这些无权无势的外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