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那百家之说,道家若能兴盛,可让百姓顺应自然之理,休养生息,使我大明的田野更加丰饶,仓廪更加充实,更自不会有您担忧的叛乱等等;”
“墨家的技艺若能广为流传,我大明的工匠们必能打造出更多精妙之物,于军事、民生皆是大有裨益;”
“法家的以法治国,能严明纲纪,让那些作奸犯科之徒不敢肆意妄为,天下自会更加太平有序啊。”
“···”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思索之色,可旋即又叹道:
“话虽这般说,可天下的读书人皆以儒家为尊久矣,一旦罢黜,他们怕是难以接受,若引得他们心生不满,煽动百姓闹事,那可如何是好?”
朱樉早有准备,当即回应道:
“父皇,此事可徐徐图之,温水煮青蛙!”
“咱们可以先在各地学府之中,增设百家学说的讲学之处,让百家的精妙思想渐渐传播开来。”
同时,对于那些愿意研习百家的学子,给予一定的嘉奖与扶持,引导更多的人去了解、去钻研百家之学。”
“而对于儒家,并非是要全然摒弃,只是不再将其置于独尊之位,让它与百家同列,在相互的竞争与交融之中,去伪存真,去芜存菁。”
“同时儿臣亦会在暗地里,派遣锦衣卫,搜集天下所有百家遗留之书籍,又或是人。”
···
朱元璋的眉头渐渐舒展了一些,似是被朱樉的这番规划说动了几分,他又问道:
“那科举一事又该如何处置?这可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总不能就这么搁置了吧。”
朱樉眼中闪过一抹光亮,赶忙答道:
“父皇,科举自然要继续,不过,科举的内容便可大做文章了。”
“我们可以先逐步将科举恢复至曾经唐朝时期,甚至恢复君子六艺,等等!这些都是儒家原本的固有之物,也是其颇有色彩的一部分!”
“恢复这些,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