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天城的坤宁宫中,时光悄然流逝,距离上次朱樉那场让人哭笑不得的“相亲”呀,已然过去了一周之久。

    马皇后坐在自己的宫里,身旁几个贴心的宫女正伺候着,她轻轻叹了口气,对着身边的宫女说道:

    “唉,老二那孩子啊,上次相亲的事儿就这么过去了,我如今也歇了催促他成亲的念头咯。只要他能平平安安地活下去,我这心里啊,就再没别的奢望了呀。”

    宫女赶忙轻声宽慰道:

    “皇后娘娘放宽心呐,吴王殿下吉人自有天相,定能顺遂无虞的。”

    马皇后微微点头,可那眉眼间的担忧却怎么也散不去。

    ···

    而在朝堂的另一边呢,御史赵谦和韩国公李善长这段日子可没闲着。

    赵谦满心欢喜,手里紧紧攥着那份制定好的政策,脚步轻快地往宫里走去,那脸上的兴奋劲儿,仿佛这折子能给大明带来天大的好事一般。

    可他哪知道呀,一模一样的政策内容,这会儿已然摆在了朱樉书房里的案桌上了呢。朱

    樉坐在书桌后,手里拿着那折子,时而皱眉思索,时而提笔批注,过了约莫一刻钟后,一份写满了他自己意见的折子,就从吴王府悄然发出了,被专人快马加鞭地送往了御书房以及东宫那边去。

    果不其然,没两日,朱元璋就在早朝上命人宣读了这份政策,随后便下令在整个大明实行开来。

    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大明的角角落落。

    各地的读书人听闻后,那真是议论纷纷,有人欢喜有人忧啊。

    在一处学堂里,几个书生围坐在一起,一个寒门出身的学子满脸喜色,说道:

    “哎呀,朝廷这政策对咱们寒门来说,可是难得的好机会呀。”

    ···

    之后的日子里,整个大明就像一汪平静的湖水,一切都正常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