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次辅皱眉,“问题是,若要派遣钦差,和援兵一起去边关,在烽烟四起的情况下,该如何调查案情?现在定康城又已落在蛮族手中,钦差去查案,岂不是羊入虎口?只怕边军还要分心,保护钦差一行人的安全,无法专心击退蛮族。”
穆首辅闻言沉吟,又看向定远侯。
定远侯毫不犹豫道:“这事好解决,只要朝廷肯派钦差去查,大不了先在营地里待着,不会有生命危险。查案归查案,自然不能误了边关战事。”
张次辅又道:“若是这样,何不等边关击退蛮族,收复三城之后,再派人去查?”
大燕从来没有丢失过这么大片国土,任由蛮族骑到头上,丢失的三城肯定要派兵收复,这点朝中没有任何异议。
定远侯皱眉道:“张大人,你还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吗?沈家镇守边关几十年,牺牲了好几代人,在边军和边城百姓心中的威望超乎想象。如今父子四人全部战死,我们这些在京城的人,只能通过奏报得知情况,哪里知道边关现在是什么情形?”
“边关的将士对这一战是何看法?他们是否相信沈家有罪?你想过没有?”
张次辅闻言一愣。
定远侯冷冷道:“连我们这些和沈观山来往不多的武臣,都不相信他会犯贪功冒进的错,那沈观山从前的部下呢?边军中敬仰沈家的士兵呢?他们和沈家父子相处的时间,可比我们多多了,万一他们也不相信沈家有罪,朝廷却直接给沈家定了罪,你认为,军中的将士会怎么想?会不会认为朝廷冤杀功臣?”
“万一军心有变,朝廷又无及时察觉,边关就真的危险了,这才是不能轻易给沈家定罪的原因!”
宣明帝脸色微变。
张次辅也后背一凉,“可是,奏报上明明写了……”
“不管奏报上怎么写,沈家在边关的威望都不可小觑。皇上派遣钦差调查,是在表明朝廷重视有功之臣,不会冤枉他们,这样才能安抚军心。”
定远侯冷着脸道,“若真是仓促定罪,或是拖延到战事结束后再处置,边关军心如何,就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