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钰把纺织厂厂长疑似敌特间谍的事,玄乎其神的讲了一通,给他们整精神了。
头发都白了的老太太,眼神坚定的像要入党。
“这必须得抓起来!这要放十年前,可是要当街游行吃枪子的!”
一家人义愤填膺,吴友强突然想到,“那我大哥他们不会受牵连吧?”
要是老大受牵连了,他们家也得被波及。他们这辈人,对“成分”二字可是有很深阴影的。
游钰摆摆手,“那倒不会,我大伯只是个临时工,买个新手表巴不得全县人都知道,他能间哪门子谍?”
张桂芳赞同她闺女的看法,“真不是咱埋汰他,他上赶着当间谍都没人稀罕。”
“那大丫你去你大伯家了?”爷爷有点担心,“他们不会又跟你吵起来了吧?”
游钰摇头,“没有,我都不知道他家在哪。”
“当时看完热闹都下午了,我本来要走,家属院一个大婶跟我唠挺好,非要留我吃饭。”
“我就在她家坐了一会,然后就听她说,他一个亲戚养了二十头猪,年底卖了,赚了不少钱。”
他奶奶继续吃饭,“以前那时候,咱大队也一起养猪,病死的病死,到最后也没分多少。”
在六七十年代,还是计划经济模式,大队集体养猪,年底按工分给村民分钱。
效益如何全靠村领导班子,心思不正的,浑水摸鱼的,整天吹牛的比比皆是。
现在才刚开放两年,普通农村老百姓也有养猪的,但缺乏养殖经验,也没有规模化,成不了气候,
实际上在八十年代,农村养猪专业户是真能赚钱的。
以老吴家的家底和窝囊劲,要眼界没眼界,要胆识没胆识,因为一点小钱都会畏首畏尾。
让他们破釜沉舟跟自己去南方搞事业,比让大学生天天上早八还困难。
而这是那个年代农村家庭的常态,拥有超前眼光的人能有多少,劝说反而费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