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是条南北走向的直通巷道,直接开门在这两边的人家其实并不算多,倒是链接的东西走向的小巷子十分的繁复,几乎到了隔上一段就能多个拐角的地步。而随着步履一点点的往南移,方大海的记忆也慢慢的开始有些复苏。
等着到了帽儿胡同,方大海还恍惚着呢,不想前头的何毛柱就开始拐弯了。
“帽儿胡同?”
“咦,小子,你对这儿挺熟啊!”
坏了,脱口而出的话怕是让何毛柱起疑了,这年头别的不多,各个势力的探子绝对够多,这人别以为他们这几个孩子也是这样的人把!
那可不成,虽然今儿这事儿确实巧的容易让人起疑,可哪怕只是为了他们将来日子不至于总被人盯着呢,他也要将这事儿圆过去,决不能含糊。
“熟肯定不熟,可这胡同名声大呀。”
名声?他们这胡同有什么名声?他都在这儿住了好些年了,怎么不知道还有名声?
“叔,你真不知道?这在以前,那是锦衣卫的地盘。”
啊?锦衣卫?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大清都亡了!
何毛柱这会儿的表情懵逼的像是个七八岁的孩子。不,不只是他这样,就是方大江也听的有些愣神。
锦衣卫?你别说,虽然和这会儿隔着几百年,可是这名头还是有一些的,至于为什么?还不是让我大清给闹的呗!自打清末朝廷各种不争气之后,百姓间就兴起了听说书的说明朝开国故事的风潮。
什么三宝太监下一样啊,什么张国公远征脚趾,什么成祖爷攻伐大漠等等,反正一套套的全是打出去的本子,说的被欺负的京城都让人攻陷了几回的老百姓们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而既然是说明朝的故事,那能少了锦衣卫的身影?所以啊,隔了几百年,锦衣卫又有了名头了,到了后来甚至还有些小报,用锦衣卫查抄贪官污吏的段子,来隐射当局不法,这热闹到了这会儿都没熄火呢。
所以啊,虽然对方大海拿着锦衣卫应对怀疑,何毛柱还是有些想不明白,可疑心还是下降了好些。更甚者,他还起了八卦的心思,路都不走了,就那么站着问方大海:
“我也听说过,说什么在明朝,皇城周围住的都是十二卫的人什么的,可这锦衣卫……”
“锦衣卫有南北镇抚司,这个您知道吧?”
来到这里,说起锦衣卫,方大海心里别提多有劲了,虽然当初穿过去没多久就去了北面,活儿干的辛苦又心酸,最后还送了命,可对比一下现在的狼狈和第一世的咸鱼,那或许也是他活这么大,最有成就感的职业经历了,心底里的那丝骄傲,真的是棺材板都压不住。
“啊啊,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