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P小说馆>网游>剑未还 > 卷一锈剑鸣 第二十三章 龙喉挂剑骨
    且留寸雪照空山。」

    陆芝低吟时,剑气已结成三十六枚菱花镜。镜光照得白茶七寸逆鳞纤毫毕现——那鳞纹竟如老人裂开虎口的青筋,蜿蜒出骊珠洞天大槐树的根系脉络。崔东山突然拽下发间玉扣,弹指间扣子化作红泥小火炉,炉上煨着的却是当年杨家铺子装命理炭的陶罐。

    「郑先生算到三十三年前清明雨。」崔东山笑吟吟捏碎茶饼,茶雾里顿时窜出九条金环小蛇,「可曾算准今夜龙喉剑?」

    宁姚剑尖突然垂落三寸。原来白茶妖化的咽喉里,竟倒悬着枚生锈剑格——分明是陈平安初入剑气长城时崩断的「笼中雀」残片。血池忽有千瓣莲花次第盛放,池底青石板渐渐浮起铜钱大...血池里千朵莲花开至第十三叠时,铜钱大小的青石板突然倒映出骊珠洞天夜雨。那枚「笼中雀」残片竟渗出血丝,缠绕成剑穗模样——正契合三十年前陈平安背着箩筐初到剑气长城,被老聋儿剪断剑绳时的结法。

    「原来龙喉锁着第三根剑骨。」陆芝的菱花镜突然崩裂出霜雪纹路。白茶逆鳞豁然翻开,鳞下竟嵌着三枚青铜鱼符,拼起来赫然是早被崔瀺熔毁的「山水龟甲」残片。崔东山反手将陶罐扣向火炉,罐口涌出的命理炭灰里跳出只绿袍小魅,冲着宁姚眉心「山河」印记叩首三拜。

    池中莲花忽然同时结籽,莲蓬炸裂声里飞出七十二只银蝉,正是当年阿良与董三更斗酒时折断的「醉乡」剑灵。白茶七寸处突然鼓出拳头大凸起,隔着鳞片依稀可见篆刻着「遇劫不阻」的断剑正一寸寸破膛而出。

    血雾中突然探出只白骨嶙峋的手,在所有人剑气将发未发之际,握住了那枚沾着白茶水精的铜钱。

    ——陈平安留在郑大风处的本命铜钱,此时方始归位。

    (剑气悬而暗流生)

    白骨攥紧铜钱刹那,三十六枚菱花镜碎片忽然凝为霜雪剑鞘。陆芝的剑气竟化作春溪流觞,浸透白茶逆鳞时漾出"大醮廿八"的朱红敕令——正是当年老秀才替陈平安在文庙求来的护命符。

    崔东山的火炉突然溢出墨汁,炭灰里浮现出倒悬的北俱芦洲地图。绿袍小魅身形暴涨,袖中甩出三丈黄绫,绫上墨字竟是邹子留在太平山的"知北游"残篇。宁姚眉心血玉"锵"地绽裂,七十二只银蝉突然首尾相衔,结成道家坎离灯阵罩住血池。

    白茶喉中锈剑忽然迸发金石声,剑脊显露出龙虎山初代天师亲笔的"太华削繁"篆文。众人足下血莲竟同时化为阴阳双鱼,鱼眼中浮起两枚玉篆——左目"山鬼"右目"钱君",恰是陈平安当年在大隋获得的文运馈赠。

    崔东山突然抚掌大笑:"好个连环扣!"五指勾起炭灰中的命运经纬,竟在虚空织就"见龙在田"卦象。茶雾所化九蛇骤然衔尾成环,蛇眼映出骊珠洞天槐叶形状,每片叶脉间都是阮邛当年铸剑的星火轨迹。

    血池底部忽然浮起半片青铜面具,分明是河畔会议时道祖遗落的道德镜残片。白骨手掌忽生血肉,指尖在铜钱边缘刻出"直取中宫"四字——正是陈平安当年和崔瀺对弈玲珑局时留下的暗桩。

    整座莲花幻境突然坍缩成芥子大小,所有剑气凝为米粒乾坤沉入白茶七寸。陆芝这才看清逆鳞深处囚禁的第三剑骨,竟是李槐幼时在红烛镇丢失的桃木剑穗编织而成。

    (剑气溯游十二重楼)

    血水凝成的阴阳双鱼猛然炸裂时,陆芝瞳孔浮现出青冥天下独有的九字雷篆。她的剑鞘表面霜纹骤然逆转,竟是当年与道老二问剑时领悟的「逆反先天」之势。白茶喉中剑骨蒸腾起赤色雾霭,雾中隐现大骊先帝当年镌刻在北岳神道上的「凿混沌」三字谶语。

    崔东山突然以指叩炉,炉中竟飘出十二盏琉璃宫灯——每盏灯芯都蜷缩着披麻宗历代宗主的阴神。绿袍小魅发出凄厉长啸,黄绫上「知北游」三字突然扭曲成青雾山困龙崖的倒影,映照出陈平安当年被困在陆台棋局中的第九百七十手生死劫。

    宁姚剑尖轻颤引发的涟漪里,七十二银蝉竟化作周天星斗移位。她眉心血玉骤然投射出五梦七相的虚影,其中最清晰的居然是荀卿在文庙辩经时被抹去的那半句「礼者,乱之首也」。白茶逆鳞深处忽然传来锁链崩裂声,李槐那根红烛镇桃木剑穗寸寸生光,穗丝游走勾勒出李柳当年在倒悬山刻下的「伐冰之家」古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