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充军和充公几个字,崇祯忽然兴奋了一下。
不过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陛下,”范景文擦了下额头上的汗水:“证据虽然是铁证,但吴三桂手里还掌握着数万关宁精锐,消息一旦传出去,他必然会发动叛乱。无论结果如何,对朝廷都是一场灾难,是不是想办法先下了他的兵权再说?”
“呵呵,”崇祯笑着摇头,“吴三桂绝不会主动放弃兵权,他和平辽大军早晚会有一战。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逼他动手。”
范景文忙不迭的说道:“陛下!如果吴三桂在这个时候倒戈建奴,我军在辽东的优势不但荡然无存,甚至......”
范景文的话没有说全。
之前能收复辽阳沈阳,吴三桂功不可没。
把吴三桂逼急了倒向建奴,那么平辽大军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好不容易收复的辽阳和沈阳,也可能重新落入建奴之手。
“吴三桂!”崇祯冷笑起来:“就凭他也想帮建奴翻身?笑话!”
冷笑之后,崇祯对着王承恩说道:“给祖大寿写一封中旨,命他即刻前往抚顺招降吴三桂旧部。”
“奴婢遵旨。”王承恩记下后迅速走了出去。
范景文疑惑抬起头看向崇祯。
他在想崇祯为什么不用圣旨而是用中旨?
面对范景文询问的目光,崇祯笑了笑没说话。
圣旨代表朝廷。
中旨代表崇祯自己。
他要以自己的名义命令祖大寿前去招降。
招降的这些人则是向崇祯投降,而不是向朝廷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