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没过多久,一个衣着考究的中年商人走近了摊位。此人正是秦国著名的皮货商李贾,在商界颇有名望。
"这些狐皮看起来不错。"李贾用挑剔的目光打量着货物,"价格如何?"
巴图早就打听过李贾的为人,知道他做生意向来精明。于是巴图开出了一个公道的价格:"二十匹狐皮,要一百两黄金。"
李贾皱了皱眉,但还是点头同意了。他们约定三日后完成交易,李贾还支付了定金。巴图心中暗喜,这笔生意若能成功,不仅能赚到钱,还能为以后的贸易开辟新路。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巴图的预料。三日后,当他带着货物来到约定地点时,李贾的态度完全变了。
"这些皮毛根本不值这个价钱!"李贾冷笑道,"而且我仔细检查过,这批货物有瑕疵。最多给你五十两黄金。"
巴图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虽然汉语说得不太好,但也明白对方是在耍赖。"我们已经说好价钱,你还付了定金..."他急切地解释道。
李贾却不屑一顾:"契约?那是什么东西?再说了,你一个匈奴人,难道还想跟我讲契约?"
周围很快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人。有人对李贾的做法表示不满,但更多的人却在窃笑。一个小贩甚至大声说:"匈奴人能有什么好货?便宜点是应该的!"
巴图感到一阵深深的耻辱和愤怒。他在草原上从未经历过如此的欺辱,一时间热血上涌,几乎想要动手。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想起族长临行前的嘱咐:"在秦国做生意,要遵守秦国的规矩。"
于是,巴图强忍着怒气,决定去县衙讨个公道。他相信秦国的官府一定会主持公道。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更大的失望。
县衙里,师爷们连巴图的诉状都不愿意看,只是推三阻四。一个年轻的衙役甚至轻蔑地说:"一个匈奴人,也配来这里打官司?"
巴图站在县衙门外,心如死灰。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转机出现了。原来,一位在集市上目睹全过程的商人,将此事报告给了太子府。当赢天听说此事后,立即放下手中的政务,决定亲自处理这起看似普通的贸易纠纷。
赢天深知,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商业纠纷,更关系到大秦的商业信誉和民族政策。如果任由这种不公正的事情发生,必将影响秦国与周边民族的贸易往来。
当赢天来到现场时,巴图正独自一人蹲坐在衙门外的台阶上。秋日的阳光斜照在他黝黑的脸上,映出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这位来自草原的商人,此刻看起来是如此的孤独和无助。
赢天走上前去,用流利的匈奴语说道:"巴图,我听说了你的遭遇。"
巴图猛地抬起头,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位衣着华贵的年轻人。他完全没想到,一个秦国贵族居然会说匈奴语。
"我是秦国太子赢天。"赢天微笑着说,"来,告诉我事情的经过。"
在赢天亲切的态度下,巴图渐渐放松下来,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说了一遍。赢天认真倾听,不时点头。听完后,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