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领导,哪个都是高高在上,没有一个咱这区县的干部能得罪的起?”
“但当时,所有领导的注意点在工程项目进展上,给什么日子献礼,为哪个层次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在这里我就不说了。”
“总之就是一句话,当时的正阳县城关镇标段的拆迁工作,上升的层次之高,承担的责任之大,也不是我们镇里的干部所能承受的。”
“在这种情况下,县里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为的就是解决拆迁问题。”
“可所有问题,绕过来绕过去,还是因为在拆迁补偿标准上达不成一致。”
“按照政策和省市关于重点工程项目的补贴标准,我们下去做了大量的说服解释工作。”
“可是没什么用啊,最后还是这十七户拒绝签协议。”
“最后,实在没办法,当时的王县长才做出了几个部门配合,强行拆迁的决定。”
“结果,闹成这样的局面,形成持续的上访。”
“当然,这里的主要问题在我们镇里的工作方法,有些工作做得很不到位,没能说服这十七户居民,可这些居民,唉!”
孟志宇的一番解释,任何一个体制内的人都很容易理解。
站在镇里的角度,孟志宇的确上有压力,下有群众告状,还要承担领导责任,在他的权力范围内,既有苦衷,也有无奈。
很多领导,往往面对这样的汇报,立马给予习惯性的理解,甚至由己推人的感同身受。
大家的共识是,孟志宇说的问题的确存在,而且很普遍。
体制内的问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解决的。
就算县里所有干部努力,也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这,就是孟志宇这类干部,应对这等问题的办法,也是引导询问对策的上级领导向歧途方向前进的惯用套路。
一般人,也的确很容易被导入。
因为孟志宇说的是事实,而且很客观,没得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