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如闻诸路进奏官报状之外别录单状,三司开封府在京诸司亦有探报,妄传除改,至感中外。自今听人告捉勘罪决停,告者量与酬赏。”
在小报诞生之初,内容确实是由官府内部的下层小吏撰写,但由于朝廷内部的查抄,再加上风险颇大,所以很多内部人士便隐居幕后,或退出这一行。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专门的传发者。这种人以打探小道消息,撰写文章为生,“坐获不赀之利”。小报呈现“产业化”和“专业化”。
小报选择刊登邸报上不刊登,但民众却十分感兴趣的内容。邸报刊登最多的,通常是皇帝的饮食起居、重要讲话、官吏的选拔任免、大臣的奏章等,而涉及到灾情、军情、朝廷机密,以及大臣未公开的奏章等,统统不予刊登。但这些东西普通民众和底层官吏却十分感兴趣,这就给了小报机会。
在宋朝时,这些小报就知道杜撰一些虚假的民间故事,供民众娱乐消遣,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让民众深信不疑。
这种小报因为无人监管,到最后成了虚假新闻的发源地,由于小报审查机制的缺失,导致假新闻频发,对宋朝的有效统治也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最后遭到朝廷的封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