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马文升入朝任兵部尚书,又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当然是要整顿一番,出于对李孜省之流的厌恶,他提出:“巡城御史及兵马司、锦衣卫逐一搜访,但有扶鸾祷圣、驱雷唤雨、捉鬼耳报一切邪术人等,及无名之人,俱限一月内尽逐出京。旋即又奉命提督十二团营严核诸将,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又请于团营内选马步锐卒二千人,遇警征调,且遵洪武、永乐年间之制,五日一操,以二日走阵下营,三日演武,朱佑樘允行。
正当马文升在京城“搞风搞雨”弄的焦头烂额时,弘治二年(1489)三月二十一日,章子俊带着内眷公上缨、玉儿、目前是都察院都事的妹夫马恕,家将章越、章勇、季佑带三百营兵充当护卫及监军赵牧南下,前往商洛,从宜昌座船到衡阳,再南下到达桂林。
这么多的人,每到一地就要联络各地朝廷驿站,所以章越、章勇各带一旗前出,作为前队探查道路及联系客栈打前头。三百护卫营兵的锱重有百辆马车,主要装载营兵的睡具、头盔、护甲、弹药等,还有干粮吃食及粮草,临时帐篷,虽然一路上有地方补给,可是大部份都是荒岭中行军,几日得不上补给,免不得风餐露宿。
这一次三百营兵的装备可谓是武装到牙齿,除了人手一人一火枪外还有五门六磅小炮,每人腰间挂着一把绣春刀和一把匕首,这把匕首可以装在火枪上的,都是精钢模具压制而成,开锋后非常轻便锋利,护甲就像是一件背心,前心大后背小,内衬双层厚布,头盔很像当年的美式M1头盔,全是一次成形冲压而成,这要归功于有了压板机及蒸汽机的加持,才能大批量制造不用榔头手工敲打。这些装具是在战时穿戴。
在服装上也摈弃了明朝笨重的鸳鸯战袍,采用了那个时代的50式军服,配上了一条牛皮腰带,可挂匕首、弹药包、急救包,行军时每人双肩包,内有一日的干粮罐头,预备弹药,个人物品等。
所以当这样一支队伍行军在明朝时,过往的人看着很是诧异,最看旗号全队只有一杆红色的大明日月旗,没有行牌,也没有开锣巡道,让人猜不透这是那一路兵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