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闻言,一面命人将对方扶起,一面找来纸笔,写下了一张借条。
…
不得不说,郭洺这套办法,虽说简单粗暴,但也确实行之有效。
一切的一切,正如他先前所料那般。
起初滁州各县的大户,听说义军要向自己“借”粮,要么将粮食藏匿起来,纷纷对外哭穷,要么纠集族中子弟,聚众闹事,总之就是各种不配合。
然而,在李善长派兵抄了几户人家的家产,斩了几个为首的刺头后,剩下的人瞬间成了绵羊,乖乖将物资交了出来。
不到一个月时间,不但全军四万将士所需的粮草和冬衣有了保障,郭洺手中还落下了上万贯钱财。
这些“不义之财”,大都是豪强们“主动”捐赠给义军的,好让义军能早日“驱逐鞑虏、光复神州”,作为义军首领的郭洺,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此乃强盗之行,终究不是长远之道啊。”
李善长这边,虽然硬着头皮做了回恶人,心中却依然不赞成这样的做法,只道自家主公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才不得不行此下策。
但他不知道的是,尝到了甜头的郭洺,将来还会做出更多“出格”之事。